本地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全体大会29日在蓉举行
发布者:成都市博览局  发布时间:2021-09-30  浏览量:1849次

image.png

以“‘蓉’会贯通(融入会议、贯通产业)”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2021年9月26日—29日在成都天府新区举行。本届会议产业周旨在以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使命,以前瞻性、科技性等特色,促进招展引会、提升行业影响、创造合作机会,推动产业要素加快集聚,进一步促进成都会展经济稳步增长,提升成都“国际会展之都”的曝光度和美誉度。

“这是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首次落地成都,正是看好成都在国家会展产业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9月2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上,《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倪玮对本届国际会议产业周落地成都有着更高的期许——探索产业经济与会议相结合背景下的会议业发展新路径。引人注目的是,会期2022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论坛暨产品展览会、2022世界物联网大会、成都国际神经科学技术发展大会、国际图像大会等7个展会项目签约落地成都举办,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6家协会与成都市签订战略协议。

65项机会清单

成都发布多领域合作与采购机会需求

会议产业周是产业会议领域的重要名片。据悉,本届会议产业周期间,成都力邀500余位会展行业嘉宾进行商务对接洽谈,同时携手100余家会议展览主办单位负责人,携带超过千万成都产业相关市场合约到场采购,针对不同产业链培育或引进专业的产业会议项目,促进产业项目落地,旨在让会议成为产业的高质量赋能平台。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首次落地在成都举办,而在谈到选择成都的理由时,倪玮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选择,而是基于多年来与成都良好的合作基础,同时更因为成都自身的优势,为会议与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成都已凭借在市场辐射能力、航空条件、会展环境、旅游资源、城市魅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成为国际重大展览、国际会议活动布局中西部的首选城市。

会上来自市博览局的一组数据足以印证这样的说法——目前,成都共有重点会展企业600余家,已落户6家国际领先知名会展企业,其中国际展览、国际会议、综合运营全球排名第一的英富曼、迈氏、智奥均在成都天府新区设立独立法人机构或区域总部,已与全球会展业10强中的7家开展项目合作,落地成都的国际合作驻馆展会项目已有21个。而今年1—8月,全市共举办重大会展活动528场,展出总面积651.5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730.9亿元。

跨越发展风帆劲,不待扬鞭自奋蹄。后疫情时代,成都还在谋划着“大动作”。会上,市博览局对外发布了承载空间、产业政策、重大展览会议活动等合作机会清单65项,其中包括10项会展活动,46个承载空间,7条产业政策,2个解决方案。机会清单覆盖了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中意文化交流城市会客厅、天府现代种业园、成都东安湖、淮州新城国际会展中心等全市会展载体建设项目在融资、项目招引、人才引进、运营管理多个方面的合作需求。

image.png

7个展会项目签约落地成都

将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带来更好体验

会议和展览赋能城市产业聚集、升级,吸引更多的投资,换个角度而言,会展项目也只有依托于产业之上,融入于产业之中,才能更具有生命力。而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城市应该如何发展会议产业?关键之一便是要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这也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储祥银多次强调的产业会展。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世界旅游联盟、中国电子商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单就会上嘉宾所代表的行业领域来看,也足以印证产业和会议之间的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同期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会议产业周启动仪式暨项目签约活动上,2022中国幼教大会、2022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论坛暨产品展览会、2022世界物联网大会、成都国际神经科学技术发展大会、国际图像大会等7个展会项目签约落地成都举办,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等6家协会与成都市签订战略协议。其中,规模最大的2022年全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大会规模将达四万平方米,参会人员预计在5000人左右。

“来成都办展办会,是对成都的喜爱与信任,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带给大家更好的体验。”上述负责人直言,未来将积极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成都会展服务”品牌,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深度推进从“给优惠”到“给机会”“给服务”“给平台”的转变,实现城市产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金融链、孵化链深度融合,打造“四向开放”的会展经济产业生态体系,以更加开放的城市场景,创造更多的合作发展机会,让成都成为国际采购、投资贸易、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广会宾客的舞台。

(来源:成都日报)